本报讯(记者 钟延远)为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日下午,我校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边境,校长李金林,副校长段超、杨胜才、杜冬云,党政办、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学报编辑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主要负责人,全体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备课会。
备课会上,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李吉和、方清云、崔榕、李安辉、孙东方、裴圣愚、姚上海、李学保等8名任课教师依次分专题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安排,对教学重点、难点作了深入阐述。说课中,每位老师有对理论的深刻阐释,有教学案例的精心设计,有内容上的系统梳理,有教学方法的凝练总结,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启发性。
随后,全体与会人员分教师组、学生组举行了座谈。大家围绕教学形式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课件制作、学生考核、实践教学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李金林着重强调了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他指出,上好该课程,既是教学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走深走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强力度,着力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课件质量、认真做好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好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
边境作了总结讲话。他对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形式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全面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二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相关单位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课程教学扎实有序进行;三要始终坚持忠实于国家民委统编教材进行备课、授课,确保授课内容的统一性、课件制作的规范性、内容讲解的准确性;四要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主动回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关心关切,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质量提升,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此外,为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改革创新,发挥“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优势,打造高水平的教研共同体,近段时间以来,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任课教师积极参加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会,共同交流研讨,互学互鉴互进,获益匪浅。
自3月9日中央民族大学联合我校举行首场线上集体备课会以来,两校已举行4次集体备课会,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任课教师踊跃参加。下一步,我校将以两校课程共建为契机,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努力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规律,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课程教学实效,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